流量不清零:一撮屁民的「勝利」

近期,三大運營商均推出了「流量不清零」方案。以筆者的中國聯通4G套餐為例,主套餐中當月未用盡流量會自動「結轉」至下月,下月將優先使用這部分流量,若這部分流量到下月底仍未用盡,則將被清空。說白了,就是主套餐中的流量的有效期相較以往長了一個月,換言之,就是每個月除可使用當月主套餐流量配額外,還可使用上月的結餘流量(如果有),且優先使用。

隨著近年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網民對流量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筆者依稀記得,當年每個月30兆的流量就多得用不完了,足以向朋友炫耀一番;用手機掛QQ是無比奢侈的事,手持Nokia N Series手機更是身分的象徵。曾幾何時,忽如一夜春風,智能手機如革命般地席捲了大江南北,進入了尋常百姓的口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促進了互聯網的整體普及。

互聯網門檻的降低直接導致了網民的整體智商降低,他們開始對運營商提出一些荒謬的要求,諸如不限制上網流量(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確實曾發售無限流量套餐,但這是在八到九年前無線互聯網接入市場遇冷的大環境下發售的產品,且很快就銷聲匿跡了),稍實際一些,大抵就是近來呼聲越来越高的流量月底不清零了罷。

在某些科學素養極低的屁民的眼中,運營商的資源似乎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他們把無線互聯網接入與固定寬帶類比,然後糾結為什麼同一個運營商的網路,換種接入方式就要按流量計費,糾結為什麼流量還會過期,最後想不通了,就上昇到政治高度,企圖憑藉這類「不平等條約」將自己包裝成受害者,胡亂捏造所謂「中國特色」,肆意批判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和政府,傷害了民族感情,破壞了社會和諧。

無線互聯網接入的計費方式是由其物理特性決定的,無線接入遠沒有固定接入穩定,不可能像固定寬帶一樣按帶寬計費。為保證資源利用的公平性,運營商必須對用戶強烈的上網慾望进行約束:人人按需使用,人人纔有網用。試想,如果沒了經濟支出的無形約束,在高峰時段,基地臺過載,你還有網用嗎?相對應的,中國移動等運營商也推出了夜間閒時流量包來平衡基地臺的負載,以確保資源充分利用。總而言之,流量限制是運營商優化資源配置的工具,也是移動通信用戶「隨時想上網,隨時有網上」的制度保障。

人天性自私,倘若再加上一些愚昧,就會搞出「流量不清零」的荒唐鬧劇。運營商也不傻,想出個「結轉流量」方案,明面上當月流量月底不再清零,能讓屁民高潮上好久,實際上仍沿襲了原先通行的規則。流量一個月過期或是兩個月過期,不論對運營商營收還是對基地臺負載,波動都是很小的。

「流量月底不清零」雖然看似只是一場鬧劇,但其中也折射出了我國通信行業中目前存在的一些體制弊病。若是中國有真正的平等、自由的市場競爭機制,很多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寫於十一月二日。

在〈流量不清零:一撮屁民的「勝利」〉中有 3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